一、完善“属地管理”责任清单,强化适用性。编制区镇“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作为部门和街镇履职的标准和依据。结合市级清单,聚焦重点领域,全面梳理区镇共同承担且层级不清的事项,科学界定区镇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形成“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实行清单动态调整,通过分析研判街镇上报事项,将群众反映集中强烈、诉求频次较高的网格化问题和“12345”热线工单,及时纳入“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目前已新增线杆日常专项管理事项,现“属地管理”事项清单共计52项。加强清单协同联动,在颗粒拆分“属地管理”事项清单的基础上,将“属地管理”事项清单有机纳入网格员日常巡查清单范围,拓展清单问题收集渠道,强化清单适用性。
二、完善“镇呼区应”联动机制,强化协同性。成立“镇呼区应”工作办公室,在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事项受理办公室加挂镇呼区应办公室牌子,实行合署办公,实现“镇呼区应”事项与社会治理诉求事项一口受理、同步流转。依托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平台,开发“镇呼区应”模块,作为上下联动的“智慧大脑”,模块可显示实时的呼叫数、完成率和办结率,实现“镇呼区应”事项的最小颗粒化管理,形成网格员手机APP事件上报、街镇指挥中心和区指挥中心平台流转分办、部门响应处理、网上验收评价信息化全链条工作程序。深化联动机制,赋予街镇对辖区内需部门解决事项的协调权,街镇可通过区社会治理工作指挥中心对无法独立解决的复杂事项或突发事件等向区直部门“呼叫”,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快速“响应”,及时与街镇联动解决问题。
三、完善“全链条化”工作流程,强化规范性。制定快呼快应工作流程图,优化区级和镇街两个层面工作流程,形成源头发现、层级上报、分析研判、分流交办、检查督促、结果反馈的整链条工作流程,实现两个工作闭环。对于街镇能够独立解决或协调派驻机构解决的,街镇指挥中心对上报事件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分流、分类处置。问题解决后,由网格员进行验收、评价,形成第一个闭环;对于街镇层面无法解决的,通过镇呼区应机制,由街镇上报区指挥中心,由镇呼区应办公室流转区直有关部门进行办理或联办。事件办结后,由网格员验收、评价,形成第二个闭环。深化问题处理机制,按照工作对象、职能,成立10个区级工作协调组,综合研判、协调解决部门街镇无法解决事项,充分发挥区级协调组牵头揽总、统筹调度的作用,最大程度化解难题。
四、完善“上下联动”考核要素,强化引导性。采取正向激励,对街镇“镇呼区应”事项采取加分形式,街镇每呼叫一项加0.1分,上限为5分;不再对街镇承担的配合责任事项进行考核,解决后顾之忧。实行反向鞭策,对街镇应呼未呼、延时上报的每次扣0.5分;对部门采取倒扣分制,主要考核部门响应、问题解决和街镇满意率三部分。响应率上,部门1个工作日内响应得5分,超出1个工作日响应得0分,响应率得分取所有事项平均分;解决率上,在规定时限内解决的得8分,疑难问题经全力推进仍未解决得4分,解决率得分取所有事项平均分;满意率上,由区社会治理中心根据“满意、不满意”等次,分别赋分。加强结果运用,将考核情况等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制定专项考核方案,考核成绩计入街镇、部门相关责任人工作实绩,作为提拔、重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