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不断深化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基层政府功能、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重点,有效促进了镇街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赋权扩能,明责减负,推进镇街职能转变。一是开展乡镇(街道)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共公布乡镇(街道)权责清单事项165项。二是参照省向经济发达镇放权目录,结合该县实际,按照“三放三不放”原则,向乡镇(街道)放权24项,并组织各乡镇(街道)与相关单位签订委托执法协议书。三是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办法,赋予乡镇(街道)党(工)委对县(市、区)级职能部门及其派驻机构的考核评价权、对派驻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对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规划参与权、区域内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四是转变乡镇(街道)经济发展职能,编制《夏津县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2018—2022)》《夏津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发展定位、目标任务、经济发展职能。逐步调整考核方向,把乡镇(街道)经济工作重心调整为做好发展规划、推进产业升级、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
二、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加强乡镇(街道)党的建设,乡镇(街道)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配备党务工作力量54人,其中专职33人,506个农村均配备专门的党建活动场所。在农村全面推广实施“党建引领·小巷红管”基层微治理模式,构建“党支部+小巷议事会+小巷红管”组织体系。在城市社区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四级“纵向到底”的党组织网络。设立县乡村三级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镇街整合综治维稳员、警务助理、司法调解员、环保监察员、安全监察员等资源力量,组建了专职网格员队伍。探索建设“党建引领网格服务·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程”,通过社区代办、村级代办创新推进城市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将镇级政务服务事项充分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积极推进重点民生事项下沉工作,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承接县级事项164项。印发《夏津县镇、村级便民服务场所标准化手册》,对镇村便民服务各项工作明确了标准规范。建成并上线运行了覆盖所有乡镇(街道)的政务服务网乡镇站点和城乡社区网上服务站点。印发《关于建立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联动机制的意见》,在乡镇(街道)建立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规范派驻机构日常管理,统筹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力量,协调乡镇(街道)与各部门单位共同推进综合执法,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目前,14个乡镇(街道)基层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已有效运转,在路域整治、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秸秆焚烧、违建治理、散煤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三、重塑架构,下沉资源,建立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
据工作实际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相关职能,统筹机构编制资源,在乡镇(街道)综合设置7个乡镇(街道)党政工作机构和5个事业单位,构建起权责统一、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简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编制资源下沉,在省市下沉116名事业编制的基础上,县级向乡镇(街道)下沉事业编制201名,其中18名专项用于补充城市社区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人员力量。探索建立“1+1+N”一线考察了解干部机制,及时发现优秀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2017年以来,组织实施年轻干部“上挂下派”培养计划,加强县直部门和乡镇干部的双向交流任职,先后选派120余名优秀干部到重点项目、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精准扶贫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在公务员职级晋升工作中,树立基层导向,提高乡镇晋升比例,鼓励县直干部到乡镇一线工作。
四、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推动规范“属地管理”落实落地。
依托已运行成熟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乡呼县应”响应平台。出台《夏津县委、县政府关于明晰县乡职责规范“属地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分两批梳理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91项,并制定了流程图和说明书及6项配套保障制度。创新建立“三三制”事项办理制度,健全考核评价制度、依单监管问责制度,将属地管理考核情况纳入全县综合考核体系,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加强平台督办与督考机构、纪检系统的衔接,县纪委监委每月调度呼叫事项办理情况,对乡镇(街道)“不吹哨”、“乱吹哨”,县级部门(单位)“吹哨不报到”、“报到不作为”行为进行督办和问责。完善属地管理与综合执法、政务服务、综合治理、网格化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了“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引领,以顶格协调机制为抓手、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响应平台为支撑、以加强派驻机构管理为手段”的“五位一体”衔接机制。目前,平台共处置上报事项176项,有效解决了“乡镇管不了、部门看不到、职责不清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