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贯彻落实为基层减负,山东潍坊青州市把好方向盘、打好定音鼓、当好助推器、做好电子眼、成为助凝剂,分饰多角建立“五化”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规范“属地管理”工作,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融合创新。
把好方向盘,聚焦目标责任清单化,夯实工作基础。一是依法科学编制清单。对镇街迫切需要、县乡两级亟待明确的“属地管理”事项进行梳理,两批共纳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16个领域的95项事项,编制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明确部门和镇街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二是细化分解清单任务。对清单实行“颗粒化”分解,编制事项“流程图”“说明书”,逐项研究制定工作运行流程,细化任务分工、明确程序环节、压实工作责任。三是坚持依单监管问责。制定《青州市“属地管理”依单监管问责制度(试行)》,建立依单监管问责制度,把清单作为县乡履职、监管和问责责任界定的重要依据,部门不得以属地管理为名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交由镇街承担,明确“失职依单问责、尽职依单免责”。
打好定音鼓,聚焦力量下沉常态化,强化基层保障。一是推动党建资源下沉。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保障,在镇街统一设置党建工作办公室(挂社区建设办公室牌子),作为镇街党政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党务工作力量。二是推动管理权限下沉。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的原则,最终确定行政许可35项、行政处罚27项、行政监督14项等共计101项下放(委托)镇街行政权力事项,印发《向镇街下放(委托)行政权力指导目录》将权力事项依法下放到镇街,三是推动干部资源下沉。推动力量向社区下沉常态化,镇街后备干部和新录用人员必须到社区工作锻炼一年以上,确保不少于60%的工作人员沉到社区。
当好助推器,聚焦党群服务一体化,实现顺畅高效。一是搭建政务服务平台。落实“一次办好”改革要求,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在镇街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挂党群服务中心牌子)。建立完善市、镇、村(社区)全面覆盖、互联互通的网上审批服务系统,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搭建“乡呼县应”平台。依托潍坊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建立完善“乡呼县应”平台,畅通“乡呼县应、上下联动”渠道。由市服务群众热线中心负责管理,并安排专人负责平台日常运行。平台运行以来,共发生有效办理事项24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三是搭建综合执法平台。在镇街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与派驻执法中队联合办公,负责辖区内综合执法的应急指挥、联合执法等,建立行政执法协调机制,保障镇街对辖区内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综合调度协调,推动执法重心向基层转移。
做好电子眼,聚焦管理运行制度化,确保运行规范。一是建立联动响应机制。制定《青州市“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试行)》,镇街对无法独立解决的事项,可通过平台呼叫部门联动解决。完善受理、派发、督办、考核等机制,对响应联动情况实行定期调度,及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规范“属地管理”工作纳入2020年度市直部门绩效考核指标,明确规范“属地管理”工作和镇街“呼叫”部门事项处理情况评价考核分值,按照三分之一左右权重计入被考核职能部门综合考核得分。三是完善派驻机构管理机制。出台《关于印发〈青州市“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办法(试行)〉等六项工作机制的通知》,将镇街对市职能部门派驻机构在日常管理、人事管理、考评考核、财务管理等方面予以明确。
成为助凝剂,聚焦基础保障规范化,筑牢力量基石。一是强化编制资源统筹保障。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将98名行政编制分配给乡镇,盘活74名事业编制分配给镇街。加大人员力量补充力度,年内通过公开考选为镇街补充公务员56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17名。二是推动基层治理创新融合。强化规范属地管与基层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和衔接联动,把落实规范属地管理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探索将属地管理责任事项纳入网格管理。三是落实重点领域管理体制调整。做好属地管理责任事项清单与相关领域管理体制调整情况的对接,重点将重大疾病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等事项纳入清单,明确任务分工,推动防控资源下沉、预防关口前移,夯实联防联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