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省委编委第三次会议上指出构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格局是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一项标志性改革工程,是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宁波市江北区作为宁波规范街道(镇)“属地管理”试点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夯实各项举措,加快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格局在江北落地生根。
一、坚持权责一致,强化职能履行。一是细化清单梳理,明确职责分工。组织区级部门以省乡镇(街道)“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指导目录、省乡镇(街道)权力清单指导目录等为基础,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梳理部门法定职责中需街道(镇)协同落实的事项,进一步理清区级部门和街道(镇)之间的权责边界,最终形成涵盖16个部门83项事项的《江北区街道(镇)“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二是实行动态调整,严格职责准入。建立“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动态调整管理制度,明确事项调整的范围、流程,确保动态调整有制可依。将清单作为部门和街道(镇)履职、监管、问责时责任界定的重要依据,明确规定对于未列入清单的区级部门事项,部门不得以签订“责任状”、分解下达指标、考核验收等方式,把工作责任和任务转嫁给街道(镇)承担。通过强化清单的刚性约束,破解基层权责不匹配难题,推动街道(镇)减负赋能。三是编制工作导则,优化职责运行。对照《江北区街道(镇)“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创新编制《“属地管理”事项工作导则》,围绕目的、要求、职责、机制四大方面细化落实“属地管理”事项。重点明确区级部门(含派驻机构)责任和街道(镇)协同责任,相应制定区级部门与街道(镇)的协作、会商、处理结果通报、预防预警、工作建议、联络、争议协商等七大机制,并配套编制场景化协同配合范例,进一步规范部门与街道(镇)关于“属地管理”事项协同配合的职责分工、具体要求和工作流程。目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市场监管局两个部门的13个“属地管理”事项已完成导则编制工作。
二、坚持资源统筹,强化力量建设。一是夯实基层力量,精细日常管理。落实85%以上的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增强派驻机构人员力量配置。派驻机构接受区级部门业务领导和驻在街道(镇)的日常管理,明确派驻机构科级领导干部调整、干部晋升考察,须事先征求街道(镇)意见;一般干部的调整,应及时抄告驻在街道(镇);对工作实绩差,群众满意度低的科级领导干部,街道(镇)具有“一票否决”权。进一步提升街道(镇)的指挥效能和管理话语权。二是开展双向测评,严格考核管理。建立区级部门和街道(镇)对派驻机构的双向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区级部门考核权重占30%,街道(镇)占70%(其中驻在地社会评价占30%),形成区级部门、街道(镇)和社会“三方会考”的格局,并围绕是否敢挑重担、执行力强弱等情况予以加扣分。单独设置派驻机构目标管理考核奖,每年考核结束后,公布全区派驻机构考核排名,排名结果与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个体考核结果挂钩,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等的重要参考。2017年该规定实施以来,每年派驻机构考核结果得分差距在6-8分以上,已有10余名派驻机构负责人因考核排名靠后被取消评优资格,有效达到“以考促管、以考促干”的目标。三是聚焦能力提升,加强培训管理。常态化开展街道(镇)工作人员培训,制定《江北区规范街道(镇)“属地管理”专题培训方案》,精准排摸基层培训需求,对照“属地管理”事项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并通过业务实习、情景模拟、考试考核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全面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履职能力建设,确保接得住、托得起、管得好“属地管理”任务。目前,全区各相关部门已全部完成2021年规范街道(镇)“属地管理”工作培训计划,共计33班次,计划培训基层工作人员2000余人。
三、坚持高效联动,强化条块协同。一是上下联动,实现事件闭环处置。搭建以一中心、四平台为核心,区街联动、功能集成的综合指挥系统。将社会管理中大量常规性的事物,通过分类梳理、逐级分流、按责转办,建立由指挥中心、编办、司法局等部门组成的责任认定五人小组、“红黄白”三色交办督查机制,形成常态化的事务闭环处置机制。二是片区联动,深化组团下沉治理。以甬江街道为重点,探索深化“片区组团下沉治理”的新型城郊型乡村整体智治模式,将片区内的若干个地域相邻、特点相似的村(社)组团,建立条块工作力量协同下沉机制,运用片区共商机制+数字治理等手段,构建起服务中心+若干个村(社)的大社区治理体系。完善建设片区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融入外来党员、集体资产、出租房、农村停车等智慧管理系统。三是“双专”联动,推动管理全面覆盖。加强“专职+专业”的网格队伍建设,推动专职网格员与公安、安监、城管、市场监管、消防等专业力量融合,推进事件的双向发现、双向流转。推进网格责任“清单化”,建立以行业为分类的“工作清单”,方便网格长“对单检查”和监督部门“对单追责”,提升网格发现问题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四、坚持精细治理,强化服务效能。一是创新“一件事”治理,化解疑难纠纷。提炼分析今年1-11月份网格上报的75726件事件,挖掘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痛点短板,梳理形成第一批包含餐饮油烟污染、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危化品运输防控治理等10个事项的“一件事”,并按照区与街道(镇)条块分工,明确解决流程和办理环节,编写应用案例,实现“靶向治理”。二是强化源头预防,加强风险管控。建立重大风险清单和预警系统。梳理危化品储运、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矛盾纠纷高发问题清单,分场景将各环节中易发生的各类问题(事例)、产生原因、处置依据、调处办法和预警预防措施等逐一排摸。开发矛盾问题预警信息系统,将清单化管理应用到实践中,对突发群体性事件预警预防,将矛盾或问题解决在源头,实现治“未病”。三是推动内跑延伸,升级办事模式。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梳理区级部门与街道(镇)之间、街道(镇)与社区(村)之间内部办事事项73项并优化办事流程。将其中14项高频发生的事项纳入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协同联办信息系统,实现全流程网上运行,目前已在庄桥街道、洪塘街道的55个社区(村)开展应用,推行半个月以来办件量已达到416件,实现“跑多次”向“跑零次”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