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名站技术导航!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南城街道“三个一”下活基层治理“关键棋”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作为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试点街道,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南城街道以街道机构改革为契机,重塑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创新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和便民服务体系,以机构编制资源下活基层治理的“关键棋”,切实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明确一个定位,重塑街道管理体制。以优化协同高效为原则,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职能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机构由“层级管理”向“扁平管理”转变。一是深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各方、领导街道治理的作用,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并建立街道党建联盟,链接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区域化党建组织体系,形成党建共治共享格局。二是优化机构设置。按照“同一类事项同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将街道行政机构、事业机构、派驻机构精简整合,统筹设置党建工作办公室、社会治理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等9个职能机构,将原来层层管理的三级架构,压缩为“街道—职能机构”一级架构,实现“扁平”运行。三是统筹人员编制。统筹街道的行政事业编制资源,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一使用。打破行政、事业人员身份限制,择优选聘中层干部,实现人员同工同酬、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二、整合一支队伍,配齐配强综合执法力量。以“一支队伍管执法”为基层治理的突破口,着力构建基层执法新体系,让基层执法力量充分“浸润”治理体系末梢。一是整合执法力量。整合派驻街道的市场监管所、城管执法队、安全生产执法领域执法人员,以及街道原有的综合执法办人员,设立南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统筹行使街道法定、相关部门委托、延伸的行政执法事项,形成从多部门分散执法到一支队伍集中执法的新格局。二是建强执法队伍。建立一线练岗机制,通过“党员率带”“老带新”交叉交流讲解、集中充电学习等方式,不断加速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在面对“疑难杂症”时,适时启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街呼区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在稳妥处理复杂案件的同时,争取到区级的专业业务指导。三是前移监管触角。探索推行前哨执法治理模式,在“27+2+2+1”网格执法的基础上(即将街道划分为27个网格,每个网格2名正式执法人员、2名辅助执法人员、1名网格员),统筹设置13个前哨执法站,搭建前哨站点“木屋”,着重承担网格范围内执法事项的发现、监督、劝导、服务,形成全域范围内的综合执法“立体快报”流程。

  三、健全一套体系,优化亲民便民服务形式。以人民是否满意为治理成果的衡量标准,从基层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找发力点,主动回应百姓期盼和关切。一是拓展便民平台。在已有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便民功能区基础上,不断拓展便民服务的空间维度。将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一楼设置为便民休息区,开展执法知识普及、行权清单公开、执法人员公示评价等。今年以来,南城街道未收到群众相关投诉意见,群众满意度达到100%。二是一枚印章管审批。为提升便民服务的质效,街道建立“一枚印章管审批”机制,明确审批服务签字权限,并将10余种证照资料审批印章归集为一枚“南城街道办事处审批服务专用章”,实现群众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三是创新“码上办”。以四川省一体化平台为基础,针对基层群众办事特点和频率,梳理便民服务事项“一件事”清单42件,综合办理流程、所需资料、办理时限、接件窗口等信息,形成事项二维码,群众可通过扫描、识别事项二维码,实现办事场景信息一次性告知,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便民服务的省心和舒心,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