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名站技术导航!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五个一”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为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委编办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聚焦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编制资源下沉和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等方面,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基础环节,创新管理模式,构建起基层治理新局面。

  一、健全一套镇街体制机制

  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核心,以建强镇街、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为镇街设立党建办公室和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赋予镇街物业行业经营管理权力,调整增加物业行业经营管理事项,及时公示镇街权力清单,为解决物业管理混乱,职责界限不清晰、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提供了规范依据,助推创新建立“红色业委会”,将党建引领延伸到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

  二、推动一批编制资源下沉

  从壮大基层队伍出发,立足盘活编制资源、夯实基层基础,制定落实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的意见,打破了编制层级管理的固有模式,优化编制资源和领导职数配置,推进编制资源向镇街倾斜,确保基层工作力量充足、配置均衡、保障到位。

  三、健成一个综合执法体系

  县级建立“1+7”综合执法模式,综合设置8支执法队伍,并下设派驻镇街中队,将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目前,镇街已统一设置综合执法办公室,统筹辖区内派驻和基层执法力量,逐步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的原则,将公安、交通、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权限赋予镇街,成熟一批,赋予一批,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2021年年底将构建起执法力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协调的“1+6+N”联合执法体系。

  四、完善一个乡呼县应平台

  一是畅通呼叫机制。根据第一批、第二批《武城县县乡“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在平台内科学规划呼叫事项,确保镇街和部门能够接单顺畅、履职清晰。县委编办多次组织“属地管理”业务培训,扎实提升乡呼县应体系内人员业务水平,确保工作中呼叫精准,相应及时。

  二是建立衔接联动机制。印发了《武城县“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试行)》,按照县乡责任分工,责任主体为县直部门的事项由县直部门及其派驻机构负责管理处置,街道负责配合和监督,责任主体为街道的事项,由街道统筹处置,并且明确了镇街无法独立解决的复杂事项或突发事项,可通过“响应”平台直接向县职能部门进行“呼叫”。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加强清单事项履职情况监管,及时协调解决县职能部门和街道工作运行不畅、推诿扯皮等问题。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出台《武城县规范“属地管理”部门考核评价制度(试行)》,合理设置考核指标,街道通过“响应平台”对县职能部门进行定量考核,包括呼叫”事项部门“响应”情况、“响应”事项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满意度,对年度无“呼叫”事项的部门,按照被呼叫部门年度得分情况,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值进行定性评价。同时镇街和县主管部门均对派驻机构进行考核,其中镇街负责考核派驻机构履行属地职责情况和群众满意度情况,两项指标分别占考核权重的40%和20%,县主管部门对派驻机构的履职尽责进行考核,指标占权重的40%,并将综合考核结果作为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等次和派驻机构、人员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

  五、创新一种基层管理模式

  坚持以党建为统领,鼓励在职党员按程序参选进入业主委员会,通过法定程序和法定平台发挥在小区治理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小区支部将在职党员“8小时之外”的时间重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构建“红色业委会”,形成小区治理的“红色力量”。依托“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响应平台,探索构建“属地管理+红色业委会”基层治理新模式,加强镇街对党群服务、便民服务、社会救助、网格化服务、综合执法、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服务、公共事业服务等机构的统一协调力度,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转化为完善规范基层治理体系的效能优势,构建了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