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基层所盼,增强基层发展新活力。一是坚持“编制三倾斜一保障”。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特色工作、底线工作、急需领域倾斜,保障中心工作需求。将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城居养老保险服务中心等单位的派驻事业编制均划转到镇街,强化人员属地管理,确保基层事情“有人干”。二是实行“机构整合+晋升激励”。整合近300个镇街事业机构及其服务职能,统一组建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公益性职能,构建大服务管理格局。打破基层事业人员晋升“天花板”,同时打捆设置岗位,提升基层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基层事情“干得好”。
二、聚焦重点难点,增加社会治理新成效。一是“一镇街一特色机构”。根据镇街规模、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在限额内增设便民服务中心内设机构,以确保工作整体高效运行。如在中心城区街道设置物业服务中心,在社会工作突出的街道设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有产业园区、3A以上景区的镇街分别设置园区服务中心、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等特色内设机构。新冠疫情防控中,江阳区南城街道物业服务中心在两天内将300多个散居楼栋整合成了118个“封闭”小区进行管理,成为散居楼院疫情防控的典范。二是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深化推进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学区制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总额包干改革和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对卫生、教育等行业新招聘的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县招乡用”“县管校用”“乡聘村用”,调整镇街事业编制,进一步推动干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干部储备和人才保障。
三、聚焦便民利民,提升服务基层新动能。一是实现“一个平台优服务”。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健全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统筹各类基层站所、公共事业部门,将乡镇(街道)直接面向基层群众的各类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平台,并将平台向村(社区)延伸,深入推进便民服务精准化优质化。二是打通服务“最后1公里”。通过优化工作机制,把资源、服务延伸到基层一线。依托村(社区)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将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